艾灸

艾灸

2018年1月30日 星期二

灸由自取系列之肺痿

肺痿 肺痿,指肺葉痿弱不用,臨床出現咳吐濁唾涎沫為主的慢性肺臟虛弱性疾病。其病因為上焦燥熱,或病後,或誤用吐下汗等法,以致津液匱乏,肺失濡養,或肺氣虛冷,氣不化津,肺失濡養,日久肺葉痿弱不用所致。本証分虛熱和虛寒兩型。治療均宜補法,虛熱肺痿當清熱生津,以潤其枯;虛寒肺痿應溫肺益氣,以攝涎唾。 肺痿常與其他肺部疾患有密切關係,肺不傷則不痿,如肺痈、肺癆、哮喘、久咳等傷於肺,均可轉化為肺痿。故在治療上以補益為主。 肺痿雖為重症,但古代灸法治療肺痿多取單穴,如肺俞、膏肓、膻中、神道等。其中肺俞為肺的背俞穴,能補肺益氣,止咳平喘;膏肓補肺益氣,化痰平喘;膻中為八會穴中的氣之會,主治氣的疾病,能夠補肺止咳;神道為督脈穴位,可補益肺氣止咳。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喬康艾灸養生館 艾草爸爸

2018年1月29日 星期一

灸由自取系列之痙証

痙証 痙証是指以項背強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張為主要特徵的臨床常見病。可因感受外邪、熱盛傷陰、氣血虧虛、瘀血內阻所致。本病包括古代文獻記載的「風痙」、「剛痙」、「柔痙」、「痙厥」等。痙病古代亦稱抽搦、抽風、反折。《張氏醫通》說:「瘛者,筋脈拘急也;疚者,筋脈弛縱也,俗謂之抽。」《溫病條辨‧痙病瘛病總論》又說:「痙者,強直之謂,後人所謂角弓反張,古人所謂痙也。瘛者,蠕動引縮之謂,後人所謂抽掣、搐搦,古人所謂瘛也。」 常見於西醫學錐體外系疾病、高肌張力綜合征和引起腦膜刺激征等有關疾病。 中醫學認為,痙証的成因有外感、內傷兩大類。病機為氣血虧虛,筋脈失養。外感主要指風、寒、濕、熱之邪侵襲,或阻滯筋脈而身形拘急,或發熱動風而致抽搐強直。在熱病過程中的熱盛傷陰,或誤汗、誤下而耗損津液,均可使筋脈失於濡養而發痙。內傷主要指氣血不足,或各種原因的失血,使筋脈失養而發痙。此外,因痰熱、瘀血致痙,在外感或內傷病証中均可見到。痙証的病因錯綜複雜,例如有正虛而感受外邪,或痰熱引動肝風等皆所常見。 根據古代灸療文獻記載,治療本病多按照瀉熱止痙和培元養血、濡潤筋脈兩類治則取穴。大椎屬督脈,又為三陽之會。督脈為病「實則脊強」,故刺激此穴,既可止搐鎮痙,又能清泄陽熱,神庭、囟開、百會可有此作用。命門屬督脈之要穴,能培元補腎,通利腰脊。神厥、關元補中益氣、培補元氣。人中,為古人推崇之治痙要穴之一。神門、間使可以寧心安神。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喬康艾灸養生館 艾草爸爸

2018年1月24日 星期三

灸由自取系列之噎膈

噎膈 噎即噎塞,是指下咽食物時噎塞不暢;膈即格拒,是指食管阻塞,食物不能下咽的一種臨床症狀。噎輕而膈重,噎乃膈之始,膈乃噎之漸。噎膈的病機是由於食管狹窄或乾澀而導致吞咽食物梗塞不順。其發生多由懮思惱怒、飲酒嗜辛、勞傷過度,導致肝郁、脾虛、腎傷,形成氣郁、血瘀、痰凝、火旺、津枯等一系列病理變化所致。 本病在《內經》中稱「膈」、「咽噎」、「膈塞不通」。《諸病源候論》則有「氣噎」、「懮噎」、「勞噎」、「食噎」、「思噎」五噎之分。《肘後方》又有「懮膈」、「寒膈」、「熱膈」、「氣膈」、「恚膈」等五膈之別。 本病常見於現代醫學的食道炎、食道狹窄、食道潰瘍、食道癌及賁門痙攣等疾病。 古代灸法治療噎膈在取穴方法上,有近部取穴,如膻中、天突等;有遠端取穴,如足三里等;還有就是一些經外奇穴的應用如腳底中指中節。在組方配伍上,單穴組方如膻中、心俞;合募配穴法如中脘配足三里。在取穴上,以特定穴為主,首選氣會膻中寬胸散結、理氣開郁;血會膈俞活血化瘀,理氣散結;胃經募穴中脘以疏通胃氣、通絡散結;胃經下合穴足三里健胃理氣,通絡散結,與中脘合用為合募配穴,治療胃腑功能失調所致疾病;胃俞與中脘穴配伍,為俞募配穴,養胃散結,通絡止痛;心俞穴寬胸散結,理氣通絡;腎俞穴、膏肓補益腎氣,填精益髓;天突為局部取穴,活血化瘀,行氣散結;腳底中指中節為經驗取穴。 本病應注意生活規律和飲食調養,多食細軟、多汁的乳類、蛋類、蔬菜等,禁忌辛辣、煎烤及煙酒刺激之品;患者進食時應定時定量,細嚼慢咽;注意情志護理,使其心情舒暢,肝氣條達,氣血和順,有助於減輕症狀。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喬康艾灸養生館 艾草爸爸

2018年1月22日 星期一

灸由自取系列之小兒雞胸龜背

何謂小兒雞胸龜背 小兒雞胸龜背是小兒生長發育障礙而致畸型的一種疾病。雞胸是指小兒胸前高聳,形如雞之胸廓畸形而言,又稱「龜胸」;龜背是指小兒背脊屈曲且突,形如龜之背脊畸形而言,又稱駝背、隆背。胸廓向前突出如雞胸的雞胸和脊骨彎曲隆起狀如龜背的龜背,因為其病因和症狀上有一定的聯系,故常常合二為一。本病常見於嬰幼兒,尤其是兩歲以下的嬰幼兒。預後一般較好,若病情嚴重,可遺留骨骼畸形。 宋代錢乙在《小兒藥証直訣》已有了「龜胸」「龜背」的記載。均為佝僂病的症狀之一。雞胸龜背,主要是因為先後天俱感不足、脾腎虧損、骨質柔弱所致。現代醫學認為本病與維生素缺乏有關。 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病原因是由於先天稟賦不足,後天喂養失宜,又久居室內,少見陽光,先後天不足,脾腎虧損而致病。其病機為,脾腎虛虧。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生化之源,腎主骨髓,脾主肌肉,當先天虛虧,後天喂養失宜,不能以母乳喂養,加上日照不足,均可引起氣血虛弱,影響脾腎功能,以致骨髓不充,骨質疏鬆,成骨遲緩,甚至骨骼畸形。龜背宜大補氣血,壯陽益陰,補益脾腎。雞胸以滋陰養腎為主。臨床運用,根據病情,辨証施治。 古代文獻對本病記載較多,取穴可分為治療雞胸、龜背兩種。雞胸龜背為先天不足,後天脾腎虧虛導致,故多取益精填髓,溫補脾胃之穴位,如腎俞、膏肓等。中府、膻中、足三里主要針對雞胸,屬局部取穴,另外中府為肺經募穴,可培補人體正氣,膻中為八會穴中的氣會,同樣可培補中氣,足三里為人體的補益要穴,因此三穴相配重在補益人體正氣,改善局部症狀。肩中俞、肺俞、膈俞主要針對龜背。同樣它們一方面也屬於局部取穴,另一方面,肩中俞可緩解背部疼痛無力的症狀,肺俞為肺之背俞穴,具有培補氣機的作用,膈俞為八會穴中的血會,有補血益氣之功。三穴有改善局部症狀,調和氣血,培補人體正氣的作用。另外根據雞胸龜背臨床証型的不同常加減配穴。另外《田氏保嬰集》中記載了「兩乳前各一寸半上兩行三骨罅間」為治療本病的經驗效穴。《古今醫統大全》中記載的中指中節為手穴的三焦穴,可調節臟腑消化功能。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喬康艾灸養生館 艾草爸爸

2018年1月21日 星期日

灸由自取系列之狂証

狂証 狂,是指神志失常,狂亂不安,妄作妄動,駡詈歌笑,喧擾不寧而言。俗稱「武痴」,「發瘋」。多因五志過極,或先天遺傳所致,以痰火瘀血,閉塞心竅,神機錯亂所致,以青壯年罹患者為多。 本病早在《內經》已列癲狂專篇進行論述。《素問‧長刺節論》:「病在諸陽脈,且寒且熱,諸分且寒且熱,名曰狂。刺之虛脈,視之分盡熱,病已止」。後世多把癲狂相提並論。癲狂雖同屬神志失常之症,但在病因、病機及治療方面仍有不同。 本病常涉及現代醫學中的精神分裂症、狂躁症等病。 狂証多因七情內傷或痰瘀阻滯,迷塞清竅,阻閉神明而發。陰陽平衡失調,不能相互維系,以致陰虛於下,陽抗於上,腦神被擾,神明逆亂而發為狂証;或惱怒驚恐,或喜怒無常致心陰虧耗,肝腎陰液不足,心陰不足,心火暴張,或所欲不遂,思慮過度,損傷心脾,心虛則神耗,或脾胃陰傷,胃熱熾盛,而致心肝之火上擾,腦神失聰,神明逆亂而發狂証;或痰氣上擾清竅,以致蒙蔽腦神,神志逆亂而致狂証。 本病病位在腦,與肝、膽、心、脾等密切相關。在取穴上以肝經、心經、督脈穴位為主,其中常用穴位有人中、齦交、心俞、巨闕、湧泉、經外奇穴鬼眼等。人中為督脈穴位,具有醒神開竅,鎮靜安神要穴,常用於各種神志異常疾病的治療,有奇效;齦交亦為督脈穴位,可開竅醒神,安神定志;心俞為心的背俞穴,可安神定志,寧心開竅;巨闕為心的募穴,具有寧心安神,醒神開竅的作用,與心俞合用為俞募配穴,能加強寧心安神,醒神開竅之功;湧泉為腎經井穴,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鬼眼為經驗奇穴,善治狂病,可安神定志,開竅醒神。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喬康艾灸養生館 艾草爸爸

2018年1月19日 星期五

灸由自取系列之喉痹

喉痹 喉痹是以咽喉紅腫疼痛為主要的多種中醫病証的總稱。主要症見咽喉腫痛,吞咽阻塞不利。包括喉痛、乳蛾、白喉及口腔疾病等病証。《素問‧陰陽別論》:「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靈樞‧本臟篇》:「肺大則多飲,善病胸痹喉痹逆氣。」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人副天數》:「陽,天氣也;陰,地氣也。故陰陽之動,使人足病,喉痹起。」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主治二‧咽喉》:「喉痹是相火,有嗌疸,俗名走馬喉痹,殺人最急。」 喉痹多因風熱毒邪結聚,氣滯血瘀,經脈痹阻;或臟腑虧損,虛火上炎等引起。常見証型有,風熱喉痹,相當於西醫的急性咽炎。証見咽喉紅腫疼痛,乾燥灼熱,欲飲水,吞咽感覺不利,伴發熱,惡寒,咳嗽痰黃,舌苔微黃,脈浮數。治宜疏風清熱,解毒利咽。以及虛火喉痹,相當於西醫的慢性咽炎。証見自覺咽喉不適,微痛乾癢,入夜加重,有灼熱感或異物感,面潮紅,虛煩失眠,盜汗,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滋陰降火,清利咽喉。 中醫學認為,急喉痹是因外邪客於咽部所致,外邪不外風寒與風熱二邪,風熱邪毒或風寒之邪化火傳里,使風、熱、痰三者搏結於咽喉而發,是以咽痛、咽黏膜腫脹為特徵的急性咽病,其病變部位在咽,為實証,「瘀」為其主要病機。慢喉痹多由急性喉痹、急乳蛾或外感熱病治不得法轉化而成或因長期受化學氣體、煙酒辛辣、粉塵刺激而誘發,亦有因情感不暢、思慮過度而致者。 古代文獻對本病的記載較多,取穴上可分為兩類,一是局部取穴,如天突、璇璣屬任脈,位於咽喉附近,以及一些文獻中記載的「初起傍灸之」,疏風清熱、利咽消腫,可清利咽喉。二是遠端取穴。首先可取位於上下肢的穴位,但所起作用基本相同,同為泄熱。如手部的少商為手太陰經井穴,清利咽喉,治療咽喉痛;商陽為手陽明經井穴,可清瀉肺熱;尺澤為手太陰經合穴,清瀉肺熱,取實則瀉其子之意。合谷為手陽明經原穴,疏風解表,清咽止痛。以上諸穴可起疏風清熱,利咽止痛之效。十宣穴也是泄熱要穴。還有位於足部的足陽明經井穴厲兌、滎穴內庭,清陽明郁熱,以消腫止痛。遠端還可取背俞穴,如肺俞、大椎、身柱等,同樣可起泄熱的作用。還有一類腧穴,如關元、足三里、然谷、竅陰、陰郄等,有補益之意,可起滋陰降火、引虛火下行的作用,為治虛熱咽喉腫痛的要穴。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喬康艾灸養生館 艾草爸爸

2018年1月4日 星期四

灸由自取系列之艾灸怎樣處理咳嗽

艾灸怎樣處理咳嗽 咳嗽,是指肺氣上逆引起的一種症狀,以咳嗽,咳痰為主要表現。其中,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本病的病因有外感、內傷兩大類。外感咳嗽為六淫外邪侵襲肺系;內傷咳嗽為臟腑功能失調。病因病機為肺氣不清,失於宣降。 《金匱要略》又稱「咳逆」。可見漢代之前咳、咳嗽、咳逆同義,並且咳嗽與上氣(喘)、痰飲二者關係尤為密切,故咳與嗽往往連稱。如《素問‧五臟生成》稱「咳嗽上氣」,《金匱要畋》將「咳嗽上氣」連稱,「痰飲咳嗽」連稱。《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咳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嗽是無聲而有痰,脾濕動而為痰也。咳嗽謂有痰而有聲,蓋因傷於肺氣,動於脾濕,咳而為嗽也。」臨床咳、嗽、咳逆三者實無區分之必要,可統稱之為咳嗽。 咳嗽的病因病機在於肺氣不清,失於宣降。病位在肺,又分為外感和內傷兩大類,涉及到五臟六腑,正如《內經》所記載:「五臟六腑皆令人咳也」。從古代灸療文獻來看,古代醫家大多遵從於此,故在取穴上,首選肺經及其背俞穴,以及任脈的膻中、天突,足陽明經乳根、經外奇穴直骨、脊骨解中等,然後根據辨証論治的原則酌情選取相應的穴位。其中肺俞、天突、膻中、中府等穴位應用較多,肺俞乃肺臟的背俞穴,具有補肺益氣,宣暢氣機的作用,能止咳定喘;中府為肺經募穴,可宣肺理氣,降逆止咳。與肺俞相配,為俞募配穴,共奏宣肺止咳之功;天突為任脈的穴位,主治肺及咽喉氣機不暢或逆亂所致疾病;膻中為八會穴中的氣之會,主治氣的疾病,能夠通降肺氣而止咳。經外奇穴直骨、脊骨解中為治療咳嗽的經驗效穴,古代灸法治療咳嗽取穴。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喬康艾灸養生館 艾草爸爸

2018年1月2日 星期二

灸由自取系列之聤耳

何謂聤耳 聤耳,是指耳內流出濃性分泌物的症狀和體徵。本症首見於《諸病源候論》,稱之為「耳」。歷代醫家按膿的顏色不同而命名,如明‧王肯堂《証治准繩‧第八冊》云:「曰聤耳亦曰耳濕,常出黃膿;有風有毒,常出紅膿;有纏耳、常出白膿;有耳疳、生瘡臭穢;有震耳,耳內虛鳴、常出清膿。」《馮氏錦囊秘錄》將清膿稱「囊耳」。《醫宗金鑒》又將紅膿稱「風耳」。本症常見於現代醫學的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等。 中醫學認為,本病中暴病者多屬實証,久病者多屬虛証。實証多由肝、膽、三焦濕熱火毒熏蒸所致;虛証多由腎經虛損所致。多由風火,濕熱引發,內與腎臟及膽經、三焦經有關。肝膽濕熱:足少陽膽經循於耳。若素日肝膽濕熱內蘊,復外受風火侵襲,風交結,循經上升,蒙蔽耳竅,窒塞不通而成。亦有因污水入耳染濕毒而誘發者。肝腎虛火:腎在竅為耳,若腎水不足,無以涵木,則虛火上炎,解聚耳中而成本病。本病多因肝膽火熱及三焦濕熱、脾虛濕困、腎陰虧虛、虛火上炎所引起。灸法治療本病,以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為主,多取少陽經、手陽明經及足少陰經上的穴位。古代文獻對本病的取穴記載多為局部取穴,以耳周穴位為主,這些穴位通關開竅、散風活絡以調和耳部氣血,可達聰耳啟閉之效。另外合谷屬手陽明大腸經,為原穴,為治療本病的特效穴。 古代文獻對本病的灸療方法多為艾炷灸,可配合針刺。針刺治療聤耳在未化膿前止痛、消炎的作用較好,若已化膿,雖療程稍長,仍有較好療效,可以促進炎症吸收。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喬康艾灸養生館 艾草爸爸

灸由自取系列之喑啞

何謂喑啞 聲音嘶啞指發音時或嘶或啞的症狀。引起聲音嘶啞的原因很多,但概括起來可分為外感和內傷兩大類。感受外邪所致者為實証;由內傷所致者為虛証。此外,妊娠期間,出現聲音嘶啞,甚則不能出聲,稱為妊娠喑啞;小兒聲音不揚,甚至嘶啞失音的症狀為小兒音啞。 本病在《內經》中有「瘖」、「暴瘖」、「無音」等名,《醫學綱目》稱為「喉喑」。後世醫家又有稱為「音瘖」、「失音」、「聲不出」、「不能言」、「聲啞」、「喉中聲嘶」、「暴啞」者。 本病可見於現代醫學的急、慢性喉炎,聲帶小結,聲帶息肉,聲帶麻痹,喉部新生物等。 中醫認為聲音發出部位與肺腎密切相關,聲音出於肺系而根於腎,肺主氣,腎為氣之根,故肺氣旺盛,腎精充沛,則氣出會厭則發生響亮,肺腎一損則可失音而為喑啞。故多採用補肺益腎、健脾益氣之法。又有因外感之邪傷及咽喉,而突發喑啞,治宜疏風通竅。古代灸法治療喑啞,大都尊崇於此。中風失語者,《補輯肘後備急方》提出灸第二椎、第五椎上等經驗穴治療;肝風失音者灸肝俞、大椎以清熱疏風,通竅復喑;取合谷清瀉陽明經實熱;取豐隆、照海滋陰清熱、化痰利咽;亦有十宣、耳門前脈、兩大指節上下、脾俞夾脊兩邊、小指第四指間交脈、手足中指頭盡處等經驗效穴。 艾灸對本病有一定療效,對急性者療效尤為顯著。不宜吸煙、飲酒,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宜發聲過度,應養成正確的發聲方法。如發生於小兒,要密切注意病情變化,必要時要配合急救。聲音嘶啞久治不愈者應進一步檢查,治療原發病。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喬康艾灸養生館 艾草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