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

艾灸

2018年2月13日 星期二

灸由自取系列之老年期痴呆

老年期痴呆 老年期痴呆又稱老年呆病,是老年期常見的一組慢性進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在老年人的疾病譜和死亡譜中佔有重要的位置。老年期痴呆包括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血管性痴呆(多發性梗塞性痴呆及腦出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後痴呆等)及混合性痴呆、腦葉萎縮証(Pick’s disease)、正壓性腦積水等。 目前認為,老年期痴呆是由於慢性或進行性大腦結構的器質性損害引起的高級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組症候群,是患者在意識清醒的狀況下出現的持久的全面的智能減退,表現為記憶力、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抽象思維能力、語言功能減退,情感和行為障礙,獨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喪失。 老年期痴呆屬中醫「痴呆」、「呆証」、「健忘」等范疇。多數學者認為老年期痴呆的發生以肝腎精血虧損、氣血衰少為本,肝陽化風、心火亢盛、痰濁蒙竅、肝郁不遂為標。以上因素導致清陽不升,濁陰不降,神機不轉,心神不明。腦為元神之府,心主神志,心腦失養神明逆亂發為痴呆,其病位在腦、心,其病機屬本虛標實之証。 子午流注治療老年痴呆,以人為本,人天合一,「因天時而調血氣」,在辨其氣血陰陽臟腑虛實病機的同時突出其時相特性,因時因地因病機制宜。採用傳統非藥物手段和辨証論治用藥手段有機結合,發揮傳統時間醫學的調節控制作用,使病情得至緩解,症狀好轉,不同程度地恢復成人天合一的穩態。 從取穴特點本看,百會穴屬奇經八脈中督脈腧穴,督脈起於小腹內,下出會陰,向後行於脊柱內部上達後風府進入腦內。百會穴有顱神經(滑車神經)和血管分布,治神志病最有奇效。取艾炷通經活絡,點燃更助藥力直透腦府,醒神開竅。 八仙益智粥具有升清降濁、益智養神、養智補虛等功效。主藥何首烏長筋骨,益精髓;百合滋陰清肺,清心安神;薏苡仁健脾補胃;決明子降脂明目;黃芪益氣固表;人參大補元氣;女貞子補血;丹參活血安神;配方:核桃仁、菘仁、西瓜仁、黑芝麻、黃豆、黑豆、玉米、栗子粉諸多堅果類合用補充微量元素,滋陰通便,益智補腦。中醫認為腎主骨主髓,腎之經絡上通心,脾經上注於心,補腎健脾,使水谷精微及真氣上注於心腦,心主神明,腦為元神之府,心安則神明自通,因此獨灸百會配合八仙益智粥顯示了良好的療效。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喬康艾灸養生館 艾草爸爸

2018年2月12日 星期一

灸由自取系列之焦慮症

焦慮症 焦慮症,又稱焦慮性神經症,是以焦慮、緊張、恐懼為主要表現的情緒障礙,常伴有明顯的軀體症狀,如出汗、心悸、呼吸急促、尿頻等,焦慮症可分為慢性廣泛性焦慮症和急性發作,又稱驚恐發作,臨床上以慢性焦慮症較多見,基本特徵是廣泛和持續的焦慮。是一種控制不住的沒有明確對象或內容的恐懼,或是提心吊膽的痛苦體驗,或是覺得某種威脅即將來臨而實際上並不存在的威脅。 慢性焦慮症的具體臨床表現主要有:心理障礙,表現為對客觀上不存在的某種威脅或危險和壞的結局總是擔心不安和害怕,盡管也知道這是一種主觀的顧慮,然而常常不能控制,使患者頗為苦惱。此外還有易激惹、對聲音過敏、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不好,同時伴有運動性不安、來回踱步、不能靜坐、緊張出汗等;軀體症狀以植物神經功能亢進為主,如口乾、心跳加快、心前區不適、尿頻、月經不調等;運動症狀與肌肉緊張有關,有緊張性頭痛,在頂、枕區有一種緊壓感,肌肉緊張和強直,特別是背部和肩部,手有輕微震顫,做精細動作更明顯。另外以不安寧、易疲乏、睡眠障礙和入睡困難、惡夢、易驚為特點。早醒少見,如有早醒,應仔細檢查抑郁症的可能性。 中醫認為焦慮症屬於中醫「郁証」,是由於情志不舒、氣機郁滯所引起的一大類病症,但中醫認為情志所發生的病變的中心病機是「氣郁」,而多思善慮最容易傷脾,脾胃為後天氣血生化的來源,然後分別引起血、痰、濕、熱、食等的郁結以及中醫所說的心、脾、肝等的虛証,所以元代著名醫家朱丹溪說:「故人身諸病,多生於郁」。 鬼哭穴,《針灸大成》引《醫學入門》言其「治鬼魅狐惑,恍惚振噤」。臨床上慢性焦慮症患者大部份不願意接受針刺治療,而單灸鬼哭一穴,使患者易於放鬆,有助於病情康復。鬼哭穴取穴方便,辨証簡單,施術時短,更易操作。治療時還應注意兩點,一是灸時必須以患者不能耐受時才能取下艾炷;二是在治療期間進行必要的語言開導。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喬康艾灸養生館 艾草爸爸

2018年2月11日 星期日

灸由自取系列之抑郁病

抑郁症 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以抑郁為主要症狀的一組心境障礙或情感性障礙,是一組以抑郁心境自我體驗為中心的臨床症狀群或狀態。抑郁症的病因至今還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與人格特徵、心理社會因素和遺傳因素有密切關係。 主要的臨床表現為情緒的改變,持久的情緒低落,表情陰郁,無精打采、困倦、易流淚和哭泣。經常感到心情壓抑、郁悶,常因小事大發脾氣。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多數時間情緒是低落的,即使其間有過幾天或一至兩周的情緒好轉,但很快又陷入抑郁;認知改變,患者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對各種娛樂或令人愉快的事情體驗不到愉快,常常自卑、自責、內疚。常感到腦子反應遲鈍,遇事老向壞處想,對生活失去信心,自認為前途暗淡,毫無希望,感到生活沒有意義,甚至企圖自殺;意志與行為改變,意志活動減低,很難專心致志地工作,缺乏社交的勇氣和信心;軀體症狀:約80%的病例,以失眠、頭痛、身痛、頭昏、眼花、耳鳴等軀體症狀為主,多隨着抑郁情緒的解除而消失。 中醫學並無抑郁症的病名,但與其相類似的描述,散見於「郁証」、「癲癇」、「臟躁」、「百合病」等篇章中,目前對其病因病機的認識尚未達到共識。抑郁症不能簡單地等同於中醫郁症,抑郁症的病因病機主要是思慮過度導致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心失所養,腎精虧虛,臟腑氣血功能失調,元神失養。病位在腦,涉及心、肝、脾、腎多臟,中醫辨証以虛証為網。 《難經‧二十一難》:「督脈者,起於下極之俞,并於脊里,上至風府,入絡於腦。」督脈為陽脈之海,總督諸陽,統領一身之陽氣,入絡於腦。頭部是臟腑、經絡氣血滙聚的部位。百會為手足之陽經與督脈及足厥陰肝經之會,位居於巔頂,如天之極星居此,為百脈聚滙之處,有振奮陽氣之功能。艾灸百會可調節神氣,平衡腦內氣血之逆亂,起到通調一身之陽氣,調暢氣機之目的;加之艾灸借灸火溫熱刺激,能夠增加溫經扶陽作用。灸法必用艾,艾葉氣味芳香,性能溫熱,熱力溫和,能通達肌層,以溫經、通絡、散寒、溫補益氣、扶陽及行氣益氣、散瘀、解郁。同時可配合陽白、四白、下關、頰車、顴髎、攢竹、太陽穴、合谷穴等進行治療。 在社會迅速發展的時代,每個人或多或少存在心理問題,如果能認真對待,及時消除不良心理狀態和行為,可增強機體免疫力,不易發病,相反,懮郁症患者,長期郁悶,得不到傾泄,造成生理、身體、情緒、社會因素發生改變,精神上非常痛苦。機體抵抗力下降,導致疾病并發於經脈。臨床上應對這類病人採用心理疏導,配合中醫灸法的治療方法。《內經》說:「陷下者,脈血法於中有養血,面寒,故宜灸之」。灸法還可提高機體免疫力、保健強身等,針法,可疏通經脈等作用,故宜採用雙重治療(心理加針灸),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安撫和激勵,情緒上由懮郁變為豁達,意志上由懦弱變為堅強,信念上由悲觀變為有信心,治療上變為積極主動,加快了治病的速度,縮短療程,使患者在短期內得到康復。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喬康艾灸養生館 艾草爸爸

2018年2月9日 星期五

灸由自取系列之尿血

尿血 尿血是指血從小便排出,尿色因之而淡紅、鮮紅、紅赤、甚至夾雜血塊。其病因為感受濕熱外邪,或恣食膏梁厚味,滋生濕熱,濕邪挾熱蓄於膀胱,氣化失司;或肝膽濕熱內盛,下注膀胱;或脾不統血,腎失封藏;或陰虛相火妄動,灼傷脈絡;或勞神太過,心火獨亢,移熱小腸,灼傷脈絡等導致血隨尿出。臨床有虛實之不同,主要有膀胱濕熱、脾腎兩虛、肝膽濕熱、心火亢盛、腎陰虧損、氣滯血瘀六種証型。 本病在《素問》稱「溺血」、「溲血」,《金匱要畋》則稱「尿血」,基本上是肉眼血尿。新鮮血尿表示下尿路出血,陳舊血尿示上尿路出血。 尿血與血淋概念不同。尿血多無疼痛,或單有輕度脹痛及灼熱感;血淋則小溲滴瀝澀痛難忍。《丹溪心法‧溺血》:「痛者為淋,不痛者為溺血」,為二症區別要點。 本病涉及現代醫學的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尿路感染,紫癜性腎炎,隱匿性腎炎,IgA腎病,前列腺炎,精囊炎,腎及膀胱的癌瘤,某些血液病,傳染病等。 尿血的發病部位在腎與膀胱,外感內傷致使熱蓄腎與膀胱,損傷脈絡均可引起尿血。主要有四種原因形成。熱結膀胱型,感於外者,系風熱火毒、由表入里,蓄結於腎與膀胱,生於內者,脾胃運化失常,濕郁化熱,濕熱下注膀胱,熱傷血脈引起尿血。心火內盛型,思慮勞心,心火亢盛,移熱小腸,血滲膀胱而致血尿。陰虛火旺型,勞倦過度或房事失節,腎陰虧損,相火動灼傷血絡,遂成血尿。脾腎氣虛型,久病失養,脾腎兩虛,氣不攝血,固攝無力,血隨尿出。 古代灸法治療尿血以補腎為主,常選用腎俞補益腎氣,收斂止血;氣海、關元,補腎益氣,溫經止血;膈俞為血之會,可以理血止血;章門、太沖疏肝理氣止血;脾俞、大敦健脾益氣,固攝止血;三焦俞調理三焦氣機,利尿止血。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喬康艾灸養生館 艾草爸爸

2018年2月7日 星期三

灸由自取系列之鼻淵

鼻淵 是以鼻流濁涕,量多不止為主要特徵的鼻病。本病臨床上的常見、多發病,男女老幼均可患病,而以青少年多見。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素問‧氣厥論》中就有這樣的記載:「鼻淵者,濁涕流不止也」,相當於西醫學之化膿性鼻竇炎。鼻竇是上頜竇、額竇、篩竇、蝶竇的總稱,各竇均有開口且與鼻腔相通。它們既可以單獨發生病變,也可多個或全部出現炎症,通稱為鼻竇炎。本病有急鼻淵(急性化膿性鼻竇炎)和慢鼻淵(慢性化膿性鼻竇炎)兩種類型,而以後者更為常見。鼻淵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多發病,輕則單給患者帶來局部不適,重者可作為邪毒之源而引發鄰近組織及全身病變,甚至可危及生命。 中醫學認為,多因外感風熱邪毒,或風寒侵襲,久而化熱,邪熱循經上蒸,犯及鼻竅;或膽經炎熱,隨經上犯,蒸灼鼻竅;或脾胃濕熱,循胃經上擾等引起。常見証型有:肺經風熱型鼻淵;膽經郁熱型鼻淵;脾經濕熱型鼻淵。 中醫學認為本病有虛、實之分,其病因病機可歸納為以下幾點:肺經風熱:風熱邪氣,襲表犯肺;或風寒侵襲、郁而化熱、風熱壅遏肺經、肺失清肅,致使邪毒循經上犯,結滯鼻竅,灼傷鼻竇肌膜而為病。膽腑郁熱:膽為剛臟,內寄相火,其氣通腦。若情志不暢,喜怒失節,膽失疏泄,氣郁化火,循經上犯,移熱於腦或邪熱犯膽,膽經熱盛,上蒸於腦,傷及鼻竇,燔灼肌膜,熱煉津液而為涕,迫津下滲發為本病。脾胃濕熱:素嗜酒醴肥甘之物,脾胃濕熱內生。運化失常,清氣不升,濁陰不降,濕熱邪毒循經上犯,停聚竇內,灼損竇內肌膜所致。脾肺虛弱:鼻淵日久,耗傷肺脾之氣,脾虛運化失健,營氣難以上布鼻竅;肺氣不足,易為邪毒侵襲,且又清肅不利,邪毒滯留鼻竅,凝聚於鼻竇,傷蝕肌膜而為病。腎陰不足:鼻淵日久,陰精大傷,虛火內擾,餘邪滯留不清,兩者搏結於鼻竇,肌膜敗壞,而成濁涕,發為鼻淵。 古代文獻對本病的取穴記載可分為疏通局部經絡和泄除鼻絡邪熱兩個方面。局部取穴的有鼻兩孔與柱齊可疏通局部經絡氣血,通利鼻絡。囟會、百會清熱瀉火,通絡利鼻。上星屬督脈,熱邪亢盛,迫血妄行,故取上星以瀉上亢之熱邪。合谷為手陽明經原穴,其氣通於頭面,疏風解表、通絡利鼻,善治頭面部諸疾。通天,膀胱經氣血在此受熱脹散上行於天,此穴有很好的泄熱作用。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喬康艾灸養生館 艾草爸爸

2018年2月6日 星期二

灸由自取系列之轉胞

轉胞 是指以臍下急痛為主証的小便不通。本症出自《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証治篇,稱「轉胞」、「轉脬」「胞轉」,《針灸甲乙經》種「胞轉」,《諸病源候論》稱「妊娠小便不利」,《校注婦人良方》稱「轉脬」,《本草綱目》稱「妊娠尿難」。《婦人良方》中記載:「夫妊娠小便不通,為小腸有熱,傳於脬而不通耳。若兼心肺氣滯,則致喘急。陳無擇云:妊娠胎滿逼胞,多致小便不利,苦心腎氣虛,清濁相干,而為諸淋。若胞系了戾,小便不通,名曰轉胞。」 中醫學認為本病是在妊娠七、八個月時,使膀胱受壓所致小便不通。多由強忍小便,忍尿疾走、忍尿入房、飽食忍尿等,或寒熱所迫,或驚擾暴怒,水氣上逆,氣迫膀胱,使膀胱屈戾不舒所致。《十二經穴病候撮要》曾提到:「轉胞症亦名轉症,其病由強忍小便而起,或尿急疾走,或忍尿入房。小腸之氣逆而不通大腸之氣,與之俱滯。外水不得入膀胱,內水不得出膀胱,淋漓急數。大便也里急頻並,似痢非痢。其甚者,因此腹脹浮腫。宜用涼藥梳理小腸中熱,仍與通泄大腸。迨其腹中擾痛大便便暢行,則尿脬隨即歸正,小便自然順流」。 中醫學認為,妊娠轉胞的病機,多為氣虛體質,胎兒漸大,氣虛無力舉胎,下壓膀胱,膀胱氣化失利,或腎氣不足,腎虛無力系胞,壓迫膀胱,也有由腎陽不足,膀胱氣化不良而致者。現代認識到本病亦可因子宮過度後傾、子宮肌瘤或妊娠子宮體位的變異而引起。 古代文獻對本病的取穴記載多為兩種,一是經外奇穴,二是任脈上的穴位。功能可歸納為兩種,一是促進膀胱氣化功能,一是升舉人體正氣。《千金翼方》、《神灸經論》中記載的十七椎,為奇穴,在腰部,當後正中綫上,第五腰椎棘突下。《針灸資生經》中記載的下極俞,奇穴,別名十五椎,位於腰部,後正中綫上,當第三腰椎棘突下凹陷處。二者都可治療小便不利。陰交、關元、神厥、中極都為任脈上穴位,灸之可升舉正氣,使胞胎不再壓迫膀胱,從而膀胱氣化功能正常。又中極為膀胱經的募穴,可溫煦膀胱,使膀胱氣化功能正常。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喬康艾灸養生館 艾草爸爸

2018年2月4日 星期日

灸由自取系列之目病

目病 本篇主要以各種眼病為主,是眼部疾病的一些常見疾病。如目赤腫痛、目翳等,還有一些兒科常見眼病如小兒疳眼、小兒雀目。目是專司視覺的器官。目的視覺功能與五臟六腑有關。經絡系統中循行至目的經脈眾多,如手足太陽、手足少陽、足陽明、手少陰、足厥陰、任脈、沖脈、陽蹺、陰蹺等。 目赤腫痛為多種眼部疾患中的一個急性症狀。古代文獻根據發病原因、症狀急重和流行性,又稱「風熱眼」、「暴風客熱」、「天行赤眼」等。目赤腫痛常見於西醫學的急性結膜炎、假性結膜炎以及流行性角膜炎等,認為由細菌或病毒感染,或過敏而導致。 目翳,是指眼內所生遮蔽視綫之目障。多因外感,風傷衛表,循經上犯目系,目翳大小不等,厚薄不一,遮蓋瞳孔,伴有視力模糊或視力障礙,頭痛,或發熱,苔黃白相兼,脈弦數。 小兒疳眼首見於《秘傳眼科龍木論》。又名疳眼、疳毒眼、疳疾上目。小兒疳眼外障、疳病攻眼症等繼發於小兒疳積,多因脾胃虧損,精血不足,目失濡養,肝熱上攻所致。症見眼部乾澀羞明,黑睛生翳,潰穿可成蟹精、旋螺突起,甚至眼球枯萎失明。相當於角膜軟化症。 小兒雀目首見於《醫學六要》。又名肝虛雀目、雞盲。《諸病源候論》卷四十八:「人有曉而睛明,至瞑黃昏便不見物,謂之雀目。」《目經大成》:「此証世呼雞盲,一名雀目……,至晚不見,曉則復明。」《世醫得救方》小兒雀目多「疳而得之」,以肝虛為主,故又稱「肝虛雀目內障」,與成人陽虛高風雀目內障不同。 中醫學認為,引起目的病變的病因病機眾多,如感受六淫、癘氣及異物傷害等;亦可由內傷七情,以及肝血、脾氣、腎精虧虛等,皆可致眼病。就大體而言,可分為外感與內傷兩類。外感目病病機為易致目疾的外邪,主要是風熱、濕熱和癘氣所引起。外感風熱之邪而累及於目,多見急性白睛紅赤,癢痛兼作,羞明多淚;若風熱犯目而見肝火上攻,則黑睛驟生翳障,狀若聚星,疼痛畏光。外感疫癘之氣而致眼病,多起病急驟,患眼白睛紅赤,癢痛羞明,或見白睛溢血成點成片,重者可犯及黑睛,使黑睛星翳簇生。由於癘氣傳染性很強,故多由一目迅速傳為兩目俱病,並在周圍人群中引起流行。眼科稱之為「天行赤眼」。內傷目病病機分虛實,主要有肝火上攻為病和目失所養為病兩種。肝之經脈上行系目系,其精氣郁而化火,氣火升動,上攻眼目,可見黑睛周圍抱輪紅赤,黑睛上星翳點點,疼痛羞明,亦可發生暴盲、眼內出血等症。肝為藏血之臟而開竅於目,肝血不足,不能上榮於目,則可出現視力減退,兩目乾澀不舒,兩目昏花,或為夜盲。脾虛水谷精微化生不足,氣陷則清陽無力升運於目,臨床可見視物昏花、不耐久視、眼瞼下垂、無力抬舉等症,且眼病多反復難愈。腎為藏精之臟而主瞳神,眼之所以能視萬物,與腎中精氣不斷上承有關。 古代文獻對本病的取穴記載多為辨証取穴以及局部取穴。多取肝膽、督脈、陽明經上的穴位,以清瀉風熱、消腫定痛,還有一些經驗穴治療本病效果較好。如取厥陰、少陽穴位光明、臨泣、丘墟等,以及肝俞、膽俞導肝膽之火下行以明目。合谷調陽明經氣以瀉風熱。太陽以瀉熱消腫。睛明為足太陽、陽明交會穴,可宣瀉患部之郁熱。攢竹、淚孔、內眦尖為局部取穴,可疏通眼部經血。《備急千金要方》記載的當陽、大指節橫紋、《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記載的大小骨空、《太平聖惠方》記載的拳尖,以及位於手大指甲後一寸的奇穴鬼當,《針灸集成》中記載的手大指內側橫紋頭為奇穴鳳眼,以及第九椎節上,都是一些治療本病的經驗效穴。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喬康艾灸養生館 艾草爸爸

2018年2月2日 星期五

灸由自取系列之頭痛

頭痛 頭痛是指由於外感與內傷,致使脈絡拘急或失養,清竅不利所引起的以頭部疼痛為主要臨床特徵的疾病。在古代醫書中,有「真頭痛」、「腦痛」之稱。如《靈樞‧厥病》篇曰:「真頭痛,頭痛甚,腦盡痛,手足寒至節,死不治。」《中藏經》云:「病腦痛,其脈緩而大者,死。」可見此所謂之「真頭痛」、「腦痛」,是指頭痛之重危症。 另有「首風」、「腦風」、「頭風」等名稱,均含頭痛的症狀,如《素問‧風論》:「首風之狀,頭面多汗,惡風,當先風一日則病甚,頭痛不可以出內。」後世多將「頭風」、「腦風」視為頭痛之一種,《奇效良方‧頭痛》:「凡邪令人頭痛者,其邪一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深而遠者為頭風,其痛作止不常,愈後遇觸復發也。」 頭痛一症,有外感內傷之分。外感頭痛多為新患,其病程較短,兼有表証,痛勢較劇而無休止,可有風寒、風熱、風濕之別。內傷頭痛多為久痛,不兼表証,其病程較長,痛勢較緩而時作時止,當辨虛實,因証而治。 此外,頭痛既是一種常見病証,也是一個常見症狀,可以發生於多種急慢性疾病過程中,有時亦是某些相關疾病加重或惡化的先兆。 西醫學中的偏頭痛,還有國際上新分類的周期性偏頭痛、緊張性頭痛、叢集性頭痛及慢性陣發性偏頭痛等,凡符合頭痛証候特徵者均可參考本節辨証論治。 頭痛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按照經脈辨証常分為癲頂痛、前額痛、偏頭痛、後頭痛等等。按照內科辨証常分為外感頭痛、內傷頭痛兩大類,多見風寒頭痛、瘀血頭痛、腎虛頭痛、痰濕頭痛等。 古代灸法治療頭痛在選穴上大多循經取穴,以陽經為主,因為「經絡所過,主治所及」,而陽經都上達頭面,所以陽經穴位應用較多,且以頭部穴位為主。其中最常用的是督脈,其次是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常用穴位為百會、上星、囟門、風池、後頂、神庭等穴位,其中百會具有醒腦開竅,通絡止痛的作用;上星具有疏通經絡,行氣止痛之功;囟會為督脈穴位,可通絡止痛;風池為足少陽膽經穴位,可疏風通絡,開竅止痛;尤擅治療後頭痛;後頂、神庭亦為督脈穴位,可通絡開竅止痛。此外偏頭痛酌加太陽、曲差、率谷等。太陽為經外奇穴,是治療頭痛、偏頭痛要穴;曲差、率谷為足少陽膽經穴位,可以疏通膽經經氣,通絡止痛。《針灸集成》提出兩眼外眦上銳發動脈,為治療頭痛的經驗效穴。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喬康艾灸養生館 艾草爸爸

2018年1月30日 星期二

灸由自取系列之肺痿

肺痿 肺痿,指肺葉痿弱不用,臨床出現咳吐濁唾涎沫為主的慢性肺臟虛弱性疾病。其病因為上焦燥熱,或病後,或誤用吐下汗等法,以致津液匱乏,肺失濡養,或肺氣虛冷,氣不化津,肺失濡養,日久肺葉痿弱不用所致。本証分虛熱和虛寒兩型。治療均宜補法,虛熱肺痿當清熱生津,以潤其枯;虛寒肺痿應溫肺益氣,以攝涎唾。 肺痿常與其他肺部疾患有密切關係,肺不傷則不痿,如肺痈、肺癆、哮喘、久咳等傷於肺,均可轉化為肺痿。故在治療上以補益為主。 肺痿雖為重症,但古代灸法治療肺痿多取單穴,如肺俞、膏肓、膻中、神道等。其中肺俞為肺的背俞穴,能補肺益氣,止咳平喘;膏肓補肺益氣,化痰平喘;膻中為八會穴中的氣之會,主治氣的疾病,能夠補肺止咳;神道為督脈穴位,可補益肺氣止咳。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喬康艾灸養生館 艾草爸爸

2018年1月29日 星期一

灸由自取系列之痙証

痙証 痙証是指以項背強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張為主要特徵的臨床常見病。可因感受外邪、熱盛傷陰、氣血虧虛、瘀血內阻所致。本病包括古代文獻記載的「風痙」、「剛痙」、「柔痙」、「痙厥」等。痙病古代亦稱抽搦、抽風、反折。《張氏醫通》說:「瘛者,筋脈拘急也;疚者,筋脈弛縱也,俗謂之抽。」《溫病條辨‧痙病瘛病總論》又說:「痙者,強直之謂,後人所謂角弓反張,古人所謂痙也。瘛者,蠕動引縮之謂,後人所謂抽掣、搐搦,古人所謂瘛也。」 常見於西醫學錐體外系疾病、高肌張力綜合征和引起腦膜刺激征等有關疾病。 中醫學認為,痙証的成因有外感、內傷兩大類。病機為氣血虧虛,筋脈失養。外感主要指風、寒、濕、熱之邪侵襲,或阻滯筋脈而身形拘急,或發熱動風而致抽搐強直。在熱病過程中的熱盛傷陰,或誤汗、誤下而耗損津液,均可使筋脈失於濡養而發痙。內傷主要指氣血不足,或各種原因的失血,使筋脈失養而發痙。此外,因痰熱、瘀血致痙,在外感或內傷病証中均可見到。痙証的病因錯綜複雜,例如有正虛而感受外邪,或痰熱引動肝風等皆所常見。 根據古代灸療文獻記載,治療本病多按照瀉熱止痙和培元養血、濡潤筋脈兩類治則取穴。大椎屬督脈,又為三陽之會。督脈為病「實則脊強」,故刺激此穴,既可止搐鎮痙,又能清泄陽熱,神庭、囟開、百會可有此作用。命門屬督脈之要穴,能培元補腎,通利腰脊。神厥、關元補中益氣、培補元氣。人中,為古人推崇之治痙要穴之一。神門、間使可以寧心安神。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喬康艾灸養生館 艾草爸爸

2018年1月24日 星期三

灸由自取系列之噎膈

噎膈 噎即噎塞,是指下咽食物時噎塞不暢;膈即格拒,是指食管阻塞,食物不能下咽的一種臨床症狀。噎輕而膈重,噎乃膈之始,膈乃噎之漸。噎膈的病機是由於食管狹窄或乾澀而導致吞咽食物梗塞不順。其發生多由懮思惱怒、飲酒嗜辛、勞傷過度,導致肝郁、脾虛、腎傷,形成氣郁、血瘀、痰凝、火旺、津枯等一系列病理變化所致。 本病在《內經》中稱「膈」、「咽噎」、「膈塞不通」。《諸病源候論》則有「氣噎」、「懮噎」、「勞噎」、「食噎」、「思噎」五噎之分。《肘後方》又有「懮膈」、「寒膈」、「熱膈」、「氣膈」、「恚膈」等五膈之別。 本病常見於現代醫學的食道炎、食道狹窄、食道潰瘍、食道癌及賁門痙攣等疾病。 古代灸法治療噎膈在取穴方法上,有近部取穴,如膻中、天突等;有遠端取穴,如足三里等;還有就是一些經外奇穴的應用如腳底中指中節。在組方配伍上,單穴組方如膻中、心俞;合募配穴法如中脘配足三里。在取穴上,以特定穴為主,首選氣會膻中寬胸散結、理氣開郁;血會膈俞活血化瘀,理氣散結;胃經募穴中脘以疏通胃氣、通絡散結;胃經下合穴足三里健胃理氣,通絡散結,與中脘合用為合募配穴,治療胃腑功能失調所致疾病;胃俞與中脘穴配伍,為俞募配穴,養胃散結,通絡止痛;心俞穴寬胸散結,理氣通絡;腎俞穴、膏肓補益腎氣,填精益髓;天突為局部取穴,活血化瘀,行氣散結;腳底中指中節為經驗取穴。 本病應注意生活規律和飲食調養,多食細軟、多汁的乳類、蛋類、蔬菜等,禁忌辛辣、煎烤及煙酒刺激之品;患者進食時應定時定量,細嚼慢咽;注意情志護理,使其心情舒暢,肝氣條達,氣血和順,有助於減輕症狀。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喬康艾灸養生館 艾草爸爸

2018年1月22日 星期一

灸由自取系列之小兒雞胸龜背

何謂小兒雞胸龜背 小兒雞胸龜背是小兒生長發育障礙而致畸型的一種疾病。雞胸是指小兒胸前高聳,形如雞之胸廓畸形而言,又稱「龜胸」;龜背是指小兒背脊屈曲且突,形如龜之背脊畸形而言,又稱駝背、隆背。胸廓向前突出如雞胸的雞胸和脊骨彎曲隆起狀如龜背的龜背,因為其病因和症狀上有一定的聯系,故常常合二為一。本病常見於嬰幼兒,尤其是兩歲以下的嬰幼兒。預後一般較好,若病情嚴重,可遺留骨骼畸形。 宋代錢乙在《小兒藥証直訣》已有了「龜胸」「龜背」的記載。均為佝僂病的症狀之一。雞胸龜背,主要是因為先後天俱感不足、脾腎虧損、骨質柔弱所致。現代醫學認為本病與維生素缺乏有關。 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病原因是由於先天稟賦不足,後天喂養失宜,又久居室內,少見陽光,先後天不足,脾腎虧損而致病。其病機為,脾腎虛虧。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生化之源,腎主骨髓,脾主肌肉,當先天虛虧,後天喂養失宜,不能以母乳喂養,加上日照不足,均可引起氣血虛弱,影響脾腎功能,以致骨髓不充,骨質疏鬆,成骨遲緩,甚至骨骼畸形。龜背宜大補氣血,壯陽益陰,補益脾腎。雞胸以滋陰養腎為主。臨床運用,根據病情,辨証施治。 古代文獻對本病記載較多,取穴可分為治療雞胸、龜背兩種。雞胸龜背為先天不足,後天脾腎虧虛導致,故多取益精填髓,溫補脾胃之穴位,如腎俞、膏肓等。中府、膻中、足三里主要針對雞胸,屬局部取穴,另外中府為肺經募穴,可培補人體正氣,膻中為八會穴中的氣會,同樣可培補中氣,足三里為人體的補益要穴,因此三穴相配重在補益人體正氣,改善局部症狀。肩中俞、肺俞、膈俞主要針對龜背。同樣它們一方面也屬於局部取穴,另一方面,肩中俞可緩解背部疼痛無力的症狀,肺俞為肺之背俞穴,具有培補氣機的作用,膈俞為八會穴中的血會,有補血益氣之功。三穴有改善局部症狀,調和氣血,培補人體正氣的作用。另外根據雞胸龜背臨床証型的不同常加減配穴。另外《田氏保嬰集》中記載了「兩乳前各一寸半上兩行三骨罅間」為治療本病的經驗效穴。《古今醫統大全》中記載的中指中節為手穴的三焦穴,可調節臟腑消化功能。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喬康艾灸養生館 艾草爸爸

2018年1月21日 星期日

灸由自取系列之狂証

狂証 狂,是指神志失常,狂亂不安,妄作妄動,駡詈歌笑,喧擾不寧而言。俗稱「武痴」,「發瘋」。多因五志過極,或先天遺傳所致,以痰火瘀血,閉塞心竅,神機錯亂所致,以青壯年罹患者為多。 本病早在《內經》已列癲狂專篇進行論述。《素問‧長刺節論》:「病在諸陽脈,且寒且熱,諸分且寒且熱,名曰狂。刺之虛脈,視之分盡熱,病已止」。後世多把癲狂相提並論。癲狂雖同屬神志失常之症,但在病因、病機及治療方面仍有不同。 本病常涉及現代醫學中的精神分裂症、狂躁症等病。 狂証多因七情內傷或痰瘀阻滯,迷塞清竅,阻閉神明而發。陰陽平衡失調,不能相互維系,以致陰虛於下,陽抗於上,腦神被擾,神明逆亂而發為狂証;或惱怒驚恐,或喜怒無常致心陰虧耗,肝腎陰液不足,心陰不足,心火暴張,或所欲不遂,思慮過度,損傷心脾,心虛則神耗,或脾胃陰傷,胃熱熾盛,而致心肝之火上擾,腦神失聰,神明逆亂而發狂証;或痰氣上擾清竅,以致蒙蔽腦神,神志逆亂而致狂証。 本病病位在腦,與肝、膽、心、脾等密切相關。在取穴上以肝經、心經、督脈穴位為主,其中常用穴位有人中、齦交、心俞、巨闕、湧泉、經外奇穴鬼眼等。人中為督脈穴位,具有醒神開竅,鎮靜安神要穴,常用於各種神志異常疾病的治療,有奇效;齦交亦為督脈穴位,可開竅醒神,安神定志;心俞為心的背俞穴,可安神定志,寧心開竅;巨闕為心的募穴,具有寧心安神,醒神開竅的作用,與心俞合用為俞募配穴,能加強寧心安神,醒神開竅之功;湧泉為腎經井穴,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鬼眼為經驗奇穴,善治狂病,可安神定志,開竅醒神。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喬康艾灸養生館 艾草爸爸

2018年1月19日 星期五

灸由自取系列之喉痹

喉痹 喉痹是以咽喉紅腫疼痛為主要的多種中醫病証的總稱。主要症見咽喉腫痛,吞咽阻塞不利。包括喉痛、乳蛾、白喉及口腔疾病等病証。《素問‧陰陽別論》:「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靈樞‧本臟篇》:「肺大則多飲,善病胸痹喉痹逆氣。」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人副天數》:「陽,天氣也;陰,地氣也。故陰陽之動,使人足病,喉痹起。」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主治二‧咽喉》:「喉痹是相火,有嗌疸,俗名走馬喉痹,殺人最急。」 喉痹多因風熱毒邪結聚,氣滯血瘀,經脈痹阻;或臟腑虧損,虛火上炎等引起。常見証型有,風熱喉痹,相當於西醫的急性咽炎。証見咽喉紅腫疼痛,乾燥灼熱,欲飲水,吞咽感覺不利,伴發熱,惡寒,咳嗽痰黃,舌苔微黃,脈浮數。治宜疏風清熱,解毒利咽。以及虛火喉痹,相當於西醫的慢性咽炎。証見自覺咽喉不適,微痛乾癢,入夜加重,有灼熱感或異物感,面潮紅,虛煩失眠,盜汗,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滋陰降火,清利咽喉。 中醫學認為,急喉痹是因外邪客於咽部所致,外邪不外風寒與風熱二邪,風熱邪毒或風寒之邪化火傳里,使風、熱、痰三者搏結於咽喉而發,是以咽痛、咽黏膜腫脹為特徵的急性咽病,其病變部位在咽,為實証,「瘀」為其主要病機。慢喉痹多由急性喉痹、急乳蛾或外感熱病治不得法轉化而成或因長期受化學氣體、煙酒辛辣、粉塵刺激而誘發,亦有因情感不暢、思慮過度而致者。 古代文獻對本病的記載較多,取穴上可分為兩類,一是局部取穴,如天突、璇璣屬任脈,位於咽喉附近,以及一些文獻中記載的「初起傍灸之」,疏風清熱、利咽消腫,可清利咽喉。二是遠端取穴。首先可取位於上下肢的穴位,但所起作用基本相同,同為泄熱。如手部的少商為手太陰經井穴,清利咽喉,治療咽喉痛;商陽為手陽明經井穴,可清瀉肺熱;尺澤為手太陰經合穴,清瀉肺熱,取實則瀉其子之意。合谷為手陽明經原穴,疏風解表,清咽止痛。以上諸穴可起疏風清熱,利咽止痛之效。十宣穴也是泄熱要穴。還有位於足部的足陽明經井穴厲兌、滎穴內庭,清陽明郁熱,以消腫止痛。遠端還可取背俞穴,如肺俞、大椎、身柱等,同樣可起泄熱的作用。還有一類腧穴,如關元、足三里、然谷、竅陰、陰郄等,有補益之意,可起滋陰降火、引虛火下行的作用,為治虛熱咽喉腫痛的要穴。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喬康艾灸養生館 艾草爸爸

2018年1月4日 星期四

灸由自取系列之艾灸怎樣處理咳嗽

艾灸怎樣處理咳嗽 咳嗽,是指肺氣上逆引起的一種症狀,以咳嗽,咳痰為主要表現。其中,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本病的病因有外感、內傷兩大類。外感咳嗽為六淫外邪侵襲肺系;內傷咳嗽為臟腑功能失調。病因病機為肺氣不清,失於宣降。 《金匱要略》又稱「咳逆」。可見漢代之前咳、咳嗽、咳逆同義,並且咳嗽與上氣(喘)、痰飲二者關係尤為密切,故咳與嗽往往連稱。如《素問‧五臟生成》稱「咳嗽上氣」,《金匱要畋》將「咳嗽上氣」連稱,「痰飲咳嗽」連稱。《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咳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嗽是無聲而有痰,脾濕動而為痰也。咳嗽謂有痰而有聲,蓋因傷於肺氣,動於脾濕,咳而為嗽也。」臨床咳、嗽、咳逆三者實無區分之必要,可統稱之為咳嗽。 咳嗽的病因病機在於肺氣不清,失於宣降。病位在肺,又分為外感和內傷兩大類,涉及到五臟六腑,正如《內經》所記載:「五臟六腑皆令人咳也」。從古代灸療文獻來看,古代醫家大多遵從於此,故在取穴上,首選肺經及其背俞穴,以及任脈的膻中、天突,足陽明經乳根、經外奇穴直骨、脊骨解中等,然後根據辨証論治的原則酌情選取相應的穴位。其中肺俞、天突、膻中、中府等穴位應用較多,肺俞乃肺臟的背俞穴,具有補肺益氣,宣暢氣機的作用,能止咳定喘;中府為肺經募穴,可宣肺理氣,降逆止咳。與肺俞相配,為俞募配穴,共奏宣肺止咳之功;天突為任脈的穴位,主治肺及咽喉氣機不暢或逆亂所致疾病;膻中為八會穴中的氣之會,主治氣的疾病,能夠通降肺氣而止咳。經外奇穴直骨、脊骨解中為治療咳嗽的經驗效穴,古代灸法治療咳嗽取穴。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喬康艾灸養生館 艾草爸爸

2018年1月2日 星期二

灸由自取系列之聤耳

何謂聤耳 聤耳,是指耳內流出濃性分泌物的症狀和體徵。本症首見於《諸病源候論》,稱之為「耳」。歷代醫家按膿的顏色不同而命名,如明‧王肯堂《証治准繩‧第八冊》云:「曰聤耳亦曰耳濕,常出黃膿;有風有毒,常出紅膿;有纏耳、常出白膿;有耳疳、生瘡臭穢;有震耳,耳內虛鳴、常出清膿。」《馮氏錦囊秘錄》將清膿稱「囊耳」。《醫宗金鑒》又將紅膿稱「風耳」。本症常見於現代醫學的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等。 中醫學認為,本病中暴病者多屬實証,久病者多屬虛証。實証多由肝、膽、三焦濕熱火毒熏蒸所致;虛証多由腎經虛損所致。多由風火,濕熱引發,內與腎臟及膽經、三焦經有關。肝膽濕熱:足少陽膽經循於耳。若素日肝膽濕熱內蘊,復外受風火侵襲,風交結,循經上升,蒙蔽耳竅,窒塞不通而成。亦有因污水入耳染濕毒而誘發者。肝腎虛火:腎在竅為耳,若腎水不足,無以涵木,則虛火上炎,解聚耳中而成本病。本病多因肝膽火熱及三焦濕熱、脾虛濕困、腎陰虧虛、虛火上炎所引起。灸法治療本病,以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為主,多取少陽經、手陽明經及足少陰經上的穴位。古代文獻對本病的取穴記載多為局部取穴,以耳周穴位為主,這些穴位通關開竅、散風活絡以調和耳部氣血,可達聰耳啟閉之效。另外合谷屬手陽明大腸經,為原穴,為治療本病的特效穴。 古代文獻對本病的灸療方法多為艾炷灸,可配合針刺。針刺治療聤耳在未化膿前止痛、消炎的作用較好,若已化膿,雖療程稍長,仍有較好療效,可以促進炎症吸收。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喬康艾灸養生館 艾草爸爸

灸由自取系列之喑啞

何謂喑啞 聲音嘶啞指發音時或嘶或啞的症狀。引起聲音嘶啞的原因很多,但概括起來可分為外感和內傷兩大類。感受外邪所致者為實証;由內傷所致者為虛証。此外,妊娠期間,出現聲音嘶啞,甚則不能出聲,稱為妊娠喑啞;小兒聲音不揚,甚至嘶啞失音的症狀為小兒音啞。 本病在《內經》中有「瘖」、「暴瘖」、「無音」等名,《醫學綱目》稱為「喉喑」。後世醫家又有稱為「音瘖」、「失音」、「聲不出」、「不能言」、「聲啞」、「喉中聲嘶」、「暴啞」者。 本病可見於現代醫學的急、慢性喉炎,聲帶小結,聲帶息肉,聲帶麻痹,喉部新生物等。 中醫認為聲音發出部位與肺腎密切相關,聲音出於肺系而根於腎,肺主氣,腎為氣之根,故肺氣旺盛,腎精充沛,則氣出會厭則發生響亮,肺腎一損則可失音而為喑啞。故多採用補肺益腎、健脾益氣之法。又有因外感之邪傷及咽喉,而突發喑啞,治宜疏風通竅。古代灸法治療喑啞,大都尊崇於此。中風失語者,《補輯肘後備急方》提出灸第二椎、第五椎上等經驗穴治療;肝風失音者灸肝俞、大椎以清熱疏風,通竅復喑;取合谷清瀉陽明經實熱;取豐隆、照海滋陰清熱、化痰利咽;亦有十宣、耳門前脈、兩大指節上下、脾俞夾脊兩邊、小指第四指間交脈、手足中指頭盡處等經驗效穴。 艾灸對本病有一定療效,對急性者療效尤為顯著。不宜吸煙、飲酒,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宜發聲過度,應養成正確的發聲方法。如發生於小兒,要密切注意病情變化,必要時要配合急救。聲音嘶啞久治不愈者應進一步檢查,治療原發病。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喬康艾灸養生館 艾草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