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

艾灸

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

「灸」由自取系列之黃褐斑

黃褐斑 面部患黃褐斑,多屬於肌體代謝與內分泌有關,女性多於男性。面色蒼白的婦女及孕婦患黃褐斑較多,常分布在鼻背部、眼眶下部、額部及陽光易照射的部位,夏季色素斑較明顯,在皮膚上多連成塊狀。無感覺。 中醫角度 1. 飲食內傷:平時喜食腥辣厚味之物,多屬脾胃濕熱積聚而反映在面部皮膚上的病灶現象。 2. 腎水不足:不能滋潤肺氣,肺不能主升榮肅降,面部肌膚孫脈受阻,形成黃褐色斑在面部沉澱。 3. 七情六淫所傷:素來體質虛弱,又加上喜怒懮思無常,會導致心緒郁結,心神懮煩致脾胃虛弱,面部營衛不足,加上六淫侵襲面部,若寒氣過盛,熱氣過灼,使面部肌膚受損、脈絡受阻,瘀積變生色斑。 西醫角度 屬於色素障礙性皮膚病。 1. 多分布於面部兩頰、鼻部、前額。眼瞼和口腔黏膜一般不會患黃褐斑。 2. 皮膚損傷為呈現淡褐色或深褐色的色素斑塊,大小不一,無炎症、壓痛及鱗屑,邊緣清晰或呈彌漫性,有時呈現為蝶狀斑。 3. 沒有症狀,女性較多,育齡期婦女更為多見,也可發生在絕經期後婦女。未婚男女性也有黃褐斑患者。 4. 黃褐斑色素隨內分泌變化,夏季日曬季節等因素有些變化,不容易消失,部份婦女分泌娩後或停服避孕藥後可緩慢消退。 5. 需與雀斑、瑞爾黑病變、太陽痣、炎症後色素沉着區別。 實驗室檢查皮膚損傷處,病理呈表皮的基底層黑色素細胞活性增加,黑色素細胞樹突明顯性增大,無黑色素細胞的增殖,真皮上部有噬黑素細胞存在,真皮中吞噬細胞中色素增加,無炎症現象。 艾灸的部位及穴位:面部患處、雙耳;穴位:雙合谷。 灸語:艾灸能舒經活絡、活血化瘀,改善面部微循環,促進生理代謝,使黃褐斑淡化或消散。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喬康艾灸養生館 艾草爸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