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

艾灸

2017年12月3日 星期日

「灸」由自取系列之子宮脫垂

子宮脫垂 中醫角度 子宮脫垂,中醫學並無此病名,將其歸屬於「陰脫」、「陰癲」、「陰菌」、「陰挺」、「子宮脫出」等范疇。子宮脫垂是指子宮由正常位置沿陰道不同程度脫出,為主症的子宮下垂現象疾病。本病主因中氣不足,氣虛引起,素體虛弱;或產後勞動過早;或分娩時用力過度;生產過多;或便秘努責,損傷胞絡,失於固攝,均可導致氣虛下陷,無力系胞,以致子宮脫出。產時孕婦受寒侵或月中睡卧寒濕之地,此時胞宮氣血較弱,寒邪易克於胞中,致使胞宮寒凝宮體凝重,產婦氣血稍差亦可發生子宮「陰挺」。「陰挺」脫出時間較長也可致胞宮受寒邪侵犯而變凝重。常發生於勞動婦女,以產後為多見。 臨床症狀:陰道有物下墜到陰道口,或脫出陰道口外,大者如雞卵,自覺小腹下墜,腰酸,倦怠乏力,氣短,平卧時症狀減輕,站立行走時加重。尿頻,白帶量少等症狀。氣虛者伴有面色晃白,心悸;濕熱者伴有心煩、口苦、胸悶、納呆、舌紅苔膩、脈數等。脫出程度分三度:一度子宮脫垂,子宮位置下降但在陰道內;二度子宮脫垂,子宮頸及部份子宮體露出陰道口外;三度子宮脫垂,子宮完全脫出陰道口外。 艾灸的部位及穴位:小腹,骶髂關節部位,雙耳孔;穴位:神厥、氣海、歸來、八髎、阿是穴。 灸語: 子宮內膜增生,是增生性疾病因為多種原因產生的氣滯血瘀,寒凝瘀阻,痰濕凝結,水濕為患所致。治則以通經活絡,活血化瘀,除濕化凝為主。用溫灸器做小腹及骶髂關節部灸療,可以改善盆腔子宮內經絡氣血疏通,溫化血凝痰結濕凝等,以驅除氣瘀血阻的疾患;灸神厥、氣海、歸來、八髎、阿是穴,可以增強下腹腔內的氣血疏通,血脈充盈,對各種瘀阻現象產生通透力量,使血瘀氣滯,痰凝瘀阻,寒凝困凝能得到有利的治療,內膜增生疾病就會好轉,並治愈,許多不孕婦女灸療後也能懷孕。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喬康艾灸養生館 艾草爸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